当前,社会舆论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叠加出现,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舆论不仅成为影响国家政策、社会生活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公众企业一个很小的事件也极易引发网民的情感共振,并马上形成热点,甚至可能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波。其中以资本市场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因为,“公众”二字,决定了任何劣迹、任何负面新闻,都可能给公司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给投资人造成损失。 具体到资本市场的舆情,与政务或一般企业的网络舆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资本市场舆情更具有显著特点。 首先,资本市场舆情信息有其独特的载体。我们对近期中国资本市场上流传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分析,从发源地来看,七成传闻和谣言都发源于股吧、微博客等网络信息平台。比如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数家医药公司药品可抵抗超级细菌、太极系公司重组、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吴向东包养小三等谣言,均发源于论坛、股吧、微博客等。当然,传统媒体在资本市场舆情传播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突出表现是在引导并放大网络舆论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财经类意见领袖和股评人往往也能对传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还是很有限的。 其次,资本市场特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舆情信息传播有深入影响。以往地方政府或一般企业在应对负面舆情时,有时会采取回避、拖延甚至隐瞒真相等策略,而愤怒的网民往往无可奈何。但是由于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正面应对舆论质疑,这对上市公司舆情应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上市公司拖延应对,势必会对传闻平息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年初中国宝安石墨矿谣言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因为在信息披露制度面前,上市公司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第三,上市公司在面对舆论时,不仅仅要维护自身的舆论形象和公信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控制股价的波动。通过研究近期十大传闻中的利好传闻和利空传闻,发现,资本市场中的炒作和推手现象,相对要比其他行业泛滥得多,不管是庄家还是散户往往均乐此不疲。因此,面对资本市场中复杂缤纷的种种传闻,上市公司如果应对不及时或应对不当,就可能招致自身有形无形资产受到巨大损失。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面临的舆论压力表现为以下四点:首先,上市公司的舆情爆发力强,负面舆情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周转反复;其次,信息披露更严格,不仅受制于监管部门,更受限于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和千千万万股民的监督;第三,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建立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导致在多数舆情声誉事件中被动应对;第四,从应对结果来看,很多上市公司舆情应对不够专业,多数采取沉默、矢口否认、转移话题的方式,使得舆论质疑不断。 这说明,舆情监测分析空白,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已成为目前上市公司危机公关的重要瓶颈。上市公司急需舆情服务的保驾护航,以维护企业声誉形象,降低企业的声誉风险,促进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建立舆情中心,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梳理、挖掘、分析形成上市公司舆情的研究报告和各类产品,服务于资本市场各相关主体,抢占上市公司舆情监测与发布这一领域的制高点。通过提供专业严谨的舆情监测平台、舆情数据分析、舆情专业报告、舆情顾问咨询等产品,为上市公司服务、为资本市场服务。 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对资本市场的贡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信用危机提供舆情适时预警。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通过督促上市公司公开透明地向投资者、消费者披露信息,倡导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可以推动资本市场信用建设的速度;二是通过对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舆情传播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摸索出适应中国上市公司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舆情解决方案,提高上市公司的网络声誉管理水平和口碑建设;三是促进上市公司与广大投资者、媒体的信息沟通,缓解上市公司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舆论压力,引导舆论,疏导民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另外,随着互联网在上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渗透,快速、有效获取竞争信息,并且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并执行,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舆情监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品牌监控、产品监控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的监控,将极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且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