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日益开放性让我们更能倾听到来自民间不同的声音。

十年寒窗苦,一朝陨落令人扼腕痛惜!!试问?我们的莘莘学子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高校教育舆情热点事件: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坠亡事件、“武汉研究生火化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在读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身亡。随后,多家媒体报道指出,其自杀动机或与其研究生导师王攀干预陶正常生活有关,聊天截图显示王攀长期让陶买饭,甚至让其喊他“爸爸”,引发舆论关注。

陶崇园遗体7日火化,亲友在殡仪馆告别

4月7日,陶崇园的遗体告别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下午5点,陶崇园姐姐发表微博称,弟弟虽已入土为安,但家属将启动法律程序,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撤销王攀的教师资格,并视情况对王攀提起诉讼。

各大主流媒体舆情声音:

网易新闻:武汉研究生坠楼 导师:叫爸是我们之间独特语言系统

凤凰资讯:武汉理工大研究生校内坠楼身亡 导师曾让喊“爸爸”

观察者:武汉理工大学声明:停止王攀招生资格

部分网友声音:

‘’带节奏的‘’时间:学校里的隐藏害群之马必须严厉惩治,他们破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毁坏了大学的声誉、更损害了人们对社会道义规则的信心,动摇了人们对国家的信心,必须还学生一个公道!

Foreversunny:

1、首先这个调查是学校成立的小组调查的,小组成员有哪些,凭借什么证据证明义父子关系是正常的?王攀也不存在不妥当行为?2、如果这名教授如声明中这么正常,不存在不恰当的行为,为什么学校首先停止了其招生资格?3、学生与教授之间,学生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这个群体需要学校用一个很宽大的胸怀和承担的勇气去呵护和引导,但可惜在这件事上没有看到武汉理工大有对此有担当的具体体现,

大风起兮: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希望把这件事处理好!

刘轩睿:停止招生资格?表态真敷衍

尘缘如风生活如歌,尘缘如风:究竟需要多少位陶崇园才能改变,这是个问题,尽管希望仍在,但也是个目前不太看好的问题。

黑人:和南大的声明对比一下就看得出差距,武汉理工对整个事情的解释都是大而化之笼统表达,既没有调查细节,也没有实锤证据,只有苍白的自我撇清。自说自话也有讲话的套路与方式的,这公关水平确实低得可以,回顾整个事件过程,更让人感到是一群蠢货在治校。

校方情况通报:武汉理工大学通报研究生坠亡事件:已停止导师研究生招生资格。

武汉理工大学4月8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表示针对家属反映导师王攀的有关问题,学校专项调查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经查,王攀存在与学生认义父子关系等与教学科研无关的行为,以及指导学生升学就业过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情况,未发现王攀存在阻挠陶崇园本科毕业时到其他高校读硕士及硕士答辩、侵占学生经济利益、让学生到其家中洗衣服做家务等行为。调查情况已向学生家属进行反馈。学校已停止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下一步将根据调查事实、按照相关程序、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爆出研三学生陶某自杀新闻,再一次引发了我们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加上之前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事件余热犹在,可见关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

从陶某自杀可以看到这几点,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所在才引发了舆论热议。

其一、陶某自杀原因源于导师长期“奴役”?

据陶某姐姐讲述,导师王某长期控制陶某的个人生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困扰,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很苦恼。在陶某家属提供的聊天记录里,陶某确实说过不愿意和导师太过接近,希望有自己的空间。

其二、王某掌控着陶某读博之路,欲阻挠其寻找工作?

据家属表示,王某长期让陶某帮忙,在陶某不能完成王某的要求时会进行长达两小时甚至三个小时的思想教育,而且几乎每天8点都会去陶某家中帮忙。由于陶某心里压力非常大表示不愿在王某门下攻读博士,并且陶某想转入其他导师门下也须有王某同意方可。这在在一份暴露出来的聊天记录中可以证实,王某对于陶某在找工作以及欲换导师这件事情做出的表示:其一、找工作就退出现有的团队以及王某请陶某吃饭饭钱;其二、要求其现在更换别的研究生导师,在王某门下的“殊荣”将不予以保留。

其三、陶某被强迫叫导师为“爸爸”?导师回应“陶某是我的好学生,我和他关系挺好的”

据家属介绍,导师王某在陶某自杀后去过医院,对于陶某家人的质问,王某表示“陶某是我的好学生,我和他关系挺好的”,过了没两分钟就走了。据家属表示,王某全程气定神怡并无悲伤。在陶某家属随后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屏中也可以看到,陶某曾经被王某要求叫过“爸爸”,在聊天记录中可见王某称呼陶某为“儿子”,并且陶某曾经说过“爸爸我爱你”。对于这一点陶某表示因为两人关系好,那是他们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

其四、网传家属欲讨要700万赔偿?家属出来回应只是讨要结果。

陶某自杀事件发酵至今已经有了诸多声音,其中存在着家属欲讨要700万赔偿这一说,但是否属实家属出来回应只是讨要结果。

目前关于陶某自杀一事是否因为王某之过还不能下定论,虽然目前没有法律证据证明王某必须为陶某自杀负责,但是通过家属提供的聊天截屏记录以及陶某本人生前所说过的话都能看到,王某确实长期使唤陶某而陶某也不堪其扰的事实,而其中是否涉及更多的其他无从得知,只能等待调查结果出来才能下结论。4月1日,武汉理工大学也已成立“专班”介入调查此事。

教育部: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导师与学生的相处边界究竟如何界定?当导师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学生的个人权力如何保护?有评论指出:很多时候,学生的前途、去留,是导师一句话说了算。在这样的前提下,导师派的工作,大到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和实验,小到给专家配送水果,甚至是家务事, 都是学生很难拒绝的“任务”。

此前,教育部曾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红七条”被收录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具体内容包括:

1、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其实从杨宝德事件中甚至在这次的武汉理工大的陶某身上都能看到当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问题,首先从学业上来说,导师确实对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甚至保送这一方面上都有着及其关键的作用。如此大的决定性作用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以导师的意见为主,以导师的指令唯命是从。

而作为一名导师而言对于学生要求严格,是否存在用教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帮忙的情况?小到日常帮助大到学术研究都由学生代笔,这其中的“度”又该如何把握?

而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只是当方面承受不了导师的差遣而就心理压力太大这又该如何疏解?

这其中的尺度以及监管又该由何人监督?如果杨宝德事件甚至武汉理工大的陶某最后被证实是由导师长期使唤所致,那么暴露出当下的师生矛盾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而学生的学业又该由谁买单?一味听由导师差遣之后再用此举对待自己将来的学生?这将是无限地恶性循环,永不休矣。如果最后被证实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而导致的悲剧,那么如此重大事件最后影响也将是导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以此拒绝听从导师教导,那么其后果又该由谁承担?

有观点指出:学生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处事经验很重要,但也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导师的行为有所约束与监管,划清师生关系的明确边界,不能把师生关系庸俗化或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可见不管是出于哪方都不是我们愿意所见,一方面我们既希望当下的师生关系应当严谨、应该纯洁,一方面也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担之大任而不徒有虚表。而这两方到底该如何平衡,师生矛盾又该何时休?我们需要答案。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