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7月21日,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长春长生的惊天黑幕激起互联网上的惊涛骇浪,一时间,爆发式增长的舆情呈现燎原之势,灼烧过大江南北的网络……

截止到8月1日,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已发生十余天,网络上仍旧活跃着部分网民,保持着对事件的密切关注。

目的:

今天,我们借用“”、“鹰眼速读网”两个系统,从头厘清整个事件的舆情走势。

具体划分:

以时间为轴,以网络声量作为划分依据,会发现整个舆情走势呈现三个阶段:

阶段一(07.15—07.21):

7月15日开始,互联网上就有媒体披露“长春企业狂犬病疫苗生产信息造假,药监局责令停产”的相关消息,从而引发网友讨论,这种讨论一直持续到7月21日,事件热度一直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阶段二(07.22-07.23):

到7月22日,细扒长春长生发展史与黑幕的《疫苗之王》阅读量破200万,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关于“疫苗”的舆情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一跃达舆情量顶峰。

阶段三(07.24—08.01):

7月24日,事件热度虽明显下降,但长尾效应明显,持续到8月1日,网络上仍有大量关于“疫苗”的言论,且从目前趋势看来,舆论走向并无“完全消退”的趋势。

一、阶段一:“狂犬病必死”引发共情效应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已责令该公司停止生产狂犬疫苗,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对此,@法医Z 曾发布言论称“也就是说全国25%的注射狂犬疫苗的人,若是正好赶上了假的,也正好被咬真感染了,必死。”这一言论被大量转发。

7月17日,针对“长春长生百白破疫苗质量不合格”的相关报道也陆续展开,接二连三的“假疫苗”引起网友的关注,从热词上来看“狂犬病”“造假”“必死”“发病”等词汇均能反应网友的恐慌。

由于“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极为普遍,很可能关系到自己或者亲人、孩子,尤其是“狂犬病疫苗”,一旦接种不合格产品,很有可能导致狂犬病发作从而死亡,这使得不少网友有种感同身受的担忧,开始关注事实真相。在此,民众的“共情效应”得到体现,也为后期舆情的爆发做了铺垫。

二、阶段二:群体压力形成社会监督

随着事情一步步的水落石出,“长生生物假疫苗共计25.26万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目前库存186支…”的恐怖事实引发了网友的震怒;到7月22日,《疫苗之王》也收获了200万的阅读量。爆发式的舆情一旦触发,便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将“长春长生”和“有关部门”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方面是受假疫苗迫害的“显性受害者”,另一方面是被害怕受害的同理心支配的“隐形受害者”,此时的网友们同仇敌忾、统一战线,紧盯着相关部门的每一步动作,期待着“严惩”。

与此同时,不少知名博主也发布相关博文,言辞直接犀利,将某些敏感话题直接摊开来说,直指相关部门问责不严,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转发。这一系列“声音”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群体压力,也成为疫苗案中来自社会层面的最有力的监督。

三、阶段三:长尾效应明显

从7月24日开始,“疫苗”的相关舆情声量步步减退,但长尾效应明显,减退不等于消失,如果把阶段二与阶段三的舆情声量做一个对比,会发现,阶段三的舆情声量并不逊色阶段二多少。

尤其是以目前的趋势看来,关于“疫苗”的相关讨论仍在持续,即便热度消退,阶段三的舆情量迟早将超过舆情爆发时期。

这也提醒着相关部门:真相固然重要,彻查绝对必要,但治理才是最终目的——人民不光期待着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更期待对无良企业严厉的处罚,从而保证整个疫苗行业的质量,永绝后患。正义可以迟到,但正义绝不可以缺席,假疫苗涉案人员犯下的滔天罪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网友忘记,必定要得以重判,才能给广大人民一个交代。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