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述】

 

 网曝城管“抽梯执法”致工人死亡 死者老乡抱团声援

    123日晚间,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分别有网民爆料称,当日下午,两名湖南新化籍文印安装工人在郑州市一栋三层楼顶安装广告牌时,上楼的梯子被城管搬开,其中一名工人欧湘斌在用绳子下楼时发生意外死亡。微博爆料中还附带了警察在事发现场处置时的短视频,爆料网民认为城管是故意搬走梯子,随后舆情开始发酵。

    随后两日,该事件在微博、微信中持续升温。由于湖南新化在外经商的人员主要从事文印行业,“新化老乡”成为网络中传播此事件的主力,“请20万新化文印全部声援转发河南郑州城管‘抽梯事件’”等标题在社交媒体中被大量转载。而据一份疑似涉事文印店老板妻子发布的“事情经过情况说明”称,12317时许,郑州湘鑫图文文印店老板刘某和两名工人在楼顶安装广告牌,被当地城管以手续不全为由要求拆除,随后在拆除工作快完成时,现场城管认为拆除速度太慢,强行将工作用的梯子和三轮车拉走。由于天气寒冷,困在楼顶的安装工人急切想下来,工人欧湘斌在用安全绳向下滑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后经120抢救无效死亡。该声明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网民关注。

 

 官方通报刺激媒体持续追踪 警方刑拘店主遭吐槽

    1267时许,“@郑州新闻广播”发布官方通报介绍事发经过,称航空港区综合执法局已免去带队执法的中队长职务、相关当事人涉嫌玩忽职守被采取控制措施,警方也将违规设置广告牌并涉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文印店负责人刑拘。当日,该事件在《新京报》等媒体的追踪报道下舆情持续走高,网易网新闻跟帖有35.4万人参与讨论,大量网民认为涉事城管已涉嫌故意杀人或过失杀人,对涉事城管的处罚措施不满,质疑这是“自罚三杯”。还有部分舆论将视线转移到警方执法上,在相关跟帖中对警方以涉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来刑拘店主表示质疑,追问为何不对涉事城管采取措施。

    129日,《新京报》追踪报道中提及,事发后郑州市航空港区综合执法局赔偿死者家属70万元,广告牌安装公司赔偿10万元,文印店赔偿43万元。该报道再度引发舆论关注,新浪网有37.8万人参与讨论,官方赔偿行为被网民解读为“赔钱了事、息事宁人”,还有不少网民和法律人士就涉事城管撤梯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展开讨论。131日,《新京报》报道称,涉事文印店老板刘某已于当日被取保候审。

 

 官方两次回应未获认可 官员言行引发次生舆情

    23日,《新京报》刊发了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党政办副主任李自强回应此事的采访视频。采访中,李自强自称代表官方表达意见,其中执法人员“撤走梯子不是要摔死这个人”、“死者本人也应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等说法引发网民不满,认为这是官方在撇清责任。此外,李自强在印有禁烟标识的办公室内抽烟接受采访这一细节也被网民指出,围绕官员个人言行的质疑和批评声不断。

    25日,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调查该案件的警方以及纪检部门,涉事城管所在单位也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对于城管为何带走梯子的疑问,郑州市航空港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秦新东表示,城管是将工人使用的工具进行了登记保存。对于警方介入后相关人员将如何处理,航空港区公安分局回应表示,因为文印店老板未对安装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采取保护性措施,警方因此以重大责任事故对其采取了刑事拘留;对于涉嫌职务犯罪的城管执法人员,已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此,郑州市航空港区纪委回应称,正在积极调查中。此次采访中,由于是城管、警方、纪检三部门首次对事件进行表态,再次吸引舆论目光聚焦,而城管领导对梯子进行“登记保存”的回应则成为众矢之的,网民普遍认为该说法是“再次挑战公众智商”。目前,该舆情在经历了多轮发酵后,暂时趋缓。截至2712时,相关报道769篇,微博5.3万条,微博话题#城管抽梯致人坠亡#阅读量达1.2亿人次,微信文章720篇。

 

【舆论观察】

 

 城管“涉嫌犯罪”呼声高涨

    此次舆情爆发后,媒体除了对城管执法方式表示愤怒外,还对涉事城管是否涉嫌犯罪、警方为何不刑拘涉事城管等内容评论较多。例如,光明网指出,“罹难安装工的死亡不能不说和城管‘抽梯执法’的行为有着莫大关联。‘墙角抽梯’,完全就是一种违法滥权行为”。澎湃新闻认为,“无论如何,执法人员和老板都有涉嫌犯罪的嫌疑,只拘留老板而不拘留执法人员的做法让人感到不妥”。

 

 责任划分引发法学专家探讨

    此外,对于此次事件中各方责任如何划分,部分法学专家也发表了看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在执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此案中城管并没有做得到。此外她还指出,此案是一个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事件,除了涉事城管一方,其他涉事各方对这起事件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北京大学陈永生教授认为,如果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被有关部门认定存在问题,那么很可能会涉及滥用职权犯罪。

    

 当地基层工作作风成评论新话题

    在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党政办副主任李自强“抽烟回应”后,部分媒体将热议重心转向对当地基层整体工作作风上的批评和调侃上来。例如,《新京报》评论认为,“这样一个烟雾缭绕的‘答记者问’,反映出有这样的管理者,那么出现任性抽梯的基层执法人员也就不足为怪了。”微信公号“长安剑”指出,“‘抽烟回应’反映出这些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压根儿就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谁。根本就没有初心,何来‘不忘初心’!”

 

【舆情解析】

 

1. 城管执法污名化已成舆论刻板印象

近年来,因城管执法引发的负面舆情有所减少,各地城管时常推出一些柔性执法的新方式,试图去改变舆论场已形成的固有认知。但在舆论看来,“粗暴执法”“随意执法”已成为涉城管舆情的标配,此次城管撤梯事件中,这种刻板印象再次得以加深。舆论认为,城管的“抽梯”行为与暴力执法无异,而涉事城管部门漠视舆情发酵,迟迟不主动回应,更是激起舆论强烈不满。

 

2. 涉事方回应缺位致舆情持续

事发后24小时内是网络舆情回应的黄金时期,这一点,已被多数政府部门普遍接受和践行。反观此次事件中,涉事官方回应一直缺位,导致事件细节无法确定。网络中已形成了死者老乡抱团倒逼官方回应的态势,各种未经核实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出现,舆论已在潜意识中对该事定性。之后,官方回应中只谈处置措施不谈事发细节的举措,无形中让回应效果大打折扣,媒体在报道中将免职城管和刑拘店主进行对比,让网民在反差中愈加愤怒。此后,在舆论对此事讨论开始趋缓之际,非涉事单位的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抽烟回应”“登记保存”等细节和说辞再次将舆论情绪点燃,并且使得涉事地的基层工作作风成为新的舆情发酵点,这种失位回应的做法最终促成了次生舆情。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