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微博用户达3.0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1%。网络涉腐舆情就是网民对政府、企业、单位领导人或干部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反映或披露。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涉腐舆情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来。如近期上海高院法官集体召嫖事件,一经曝光,就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网民对涉腐涉纪舆情的热切关注,一方面拓宽了社会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给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网络涉腐舆情应对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互联网时代,涉腐舆情影响力广、突发性强、敏感度高。如果应对不及时,处置不规范,极易引发更大的舆论漩涡。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在涉腐舆情应对和处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发现不及时,应对较被动 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对网络涉腐舆情信息敏感度不够,缺乏主动找信息、搜信息的习惯和意识,对网上涉及本地的举报、违纪线索和不正之风的网络舆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部分干部对一些敏感舆情反应迟钝,存在靠隐瞒、糊弄应付来解决问题的心理,甚至置之不理或回避压制,致使事件在网上被热炒,变成了热点、焦点话题,引起了上级领导关注,才被动处理,而此时已经丧失了先期处置的最佳时段,处置工作容易陷入被动。 (二)协作性不够,处置不及时 在处理网络涉腐舆情过程中,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与当地宣传、督查部门的协同合作不够、系统性不强,应对时各自为战。目前,县一级纪检监察部门主要通过紧盯门户网站论坛、搜索敏感词等途径来发现舆情,技术含量低。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单纯依靠人力搜集,工作量大,成效不明显。信息搜集的滞后,使纪检监察部门无法第一时间研判涉腐舆情,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置。 (三)职责不明晰,处置不规范 职责不明晰、处置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机构。当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多数未设立涉腐舆情的监测处置机构,所搜集到的舆情信息大多由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签交各相关科室处理,处理程序与一般信访无异。二是缺乏专职人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专职网络舆情监测处置人员,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兼职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未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监测处置经验匮乏。三是缺乏专项经费。财政部门没有安排网络涉腐舆情专项经费预算,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涉腐舆情工作费用,主要从自有资金列支,经费紧张。机构、人员和资金的缺乏难以保障涉腐舆情处置的规范性,以致处置不及时、回复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网络涉腐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几点建议 当今,网络反腐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主要途径之一。“表哥”、“房姐”等越来越多的贪官因网络举报而落马。面对当前网络涉腐舆情在监测处置上存在的问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网络反腐的需要。 (一)认识要到位,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 通过网络披露涉腐舆情,这是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和危机感,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一是以正确心态看待涉腐舆情,既要引起足够重视,也不要过分敏感;二是在纪检监察系统内抓好涉腐舆情监测处置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三是开展对涉腐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纪检干部应对的敏锐性和洞察应变水平;四是开展专项学习,要认真剖析涉腐舆情案例,提高纪检干部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技巧。通过对涉腐舆情的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早回复,第一时间抢占网络舆情的“话语权”。 (二)机构要健全,确保舆情工作专职专业 保证舆情工作专职专业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设置专职机构。可在纪检监察机关内设与其它科室级别平行的“舆情监测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切实解决涉腐舆情处置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调配,努力化解舆情的搜集、研判、应对、处置相对滞后等问题。二是配备专职人员。选调党性强、政策熟、经验足、文字功底深厚的人员为“舆情监测室”工作人员,组建一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三是加强专业培训。定期举办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培训班,不断提高舆情监测队伍的监测水平和应对涉腐舆情的能力。同时,要明确“舆情监测室”工作职责:即负责监看网络,及时报送舆情;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对不良信息和观点进行正面引导;发生重大涉腐舆情时, 24小时值班“盯网”,必要时,在网上对舆论予以正面回应,确保舆情的发展在监控范围内。 (三)投入要加大,提高舆情处置的科技含量 目前,市场上有优捷信达、Rank、利盾等相对比较成熟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软件费用仅需7-8万元。相对于以人力监测为主的传统监测手段,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自动实行涉腐舆情信息的发现、归类、汇总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有效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须加大投入,提高舆情处置的科技含量,引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高效搜索,既可以对网络舆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第一时间发现敏感舆情,预警在舆情危机发生之前,又可以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对突发事件进行重点跟踪监测,及时反映事件发酵过程中的关联因素,为纪检监察机关第一时间采取处置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四)制度要完善,保证舆情处置依规有序 完善的制度是舆情处置规范化、程序化的保证。强化制度建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测机制。“舆情监测室”要加强与当地宣传、督查部门的协作,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搜集涉腐舆情,对出现的涉腐舆情快察觉、快处置、快回复。二是建立舆情信息分级处理机制。对搜集的涉腐舆情,按照腐败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实行分级处理。三是建立预警应急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涉腐舆情,事前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一旦危机出现,立即按照方案执行。“舆情监测室”要保持对事态发展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做到密切关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报送和反馈。四是建立反应迅捷的舆论引导机制。一旦发现涉腐舆情,舆情监测员应积极对话题进行引导,掌握主动权。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防止谣言进一步传播;对确实涉及腐败问题的,纪检监察部门迅速介入,立案侦查,并及时公布调查进度和结果。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网络反腐这一新的监督方式的产生,给普通公民“话语权”的行使提供了便利,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反腐格局。在新形势下,能否及时、规范地应对网络涉腐舆情,关系到我党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成败。基层纪检机关身处防治腐败的一线,更要重视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工作,使网络反腐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