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当前网络舆情发展传播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有利于把握网络舆情形成和走向,减少其对于社会影响的消极影响,文章从现状、意义、未来3个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关键词: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新闻传播 1当前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现状 1.1网络舆情挖掘模式停留在表象阶段,缺少深度挖掘 由于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网络平台带给我们的信息。但是对于一般网民来说,对于网络舆情的判断比较肤浅,他们会常常被主流网络舆情带着走。由于网络空间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网民一旦缺乏自律,就会导致群体盲从和冲动性舆论出现。许多网民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片面的认识,利用网络传播消极的言论。对于那些传播社会事件、网络信息的人来说,由于传播方式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APP或者网站即可,引发网络舆情的成本很低,而收获的却可能是很多的关注和其他物质利益。因此,未来谋求利益的自媒体平台或者新媒体等会仅仅抓住表面网络信息来诱导舆论走向。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当前网络舆情挖掘模式停留在表象阶段,缺少深度挖掘[1]。 1.2深度挖掘专业性不够,出现网络舆情的偏差 正如前文提到,大多数媒体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者物质利益,根本无心顾忌对于网络舆情的深度挖掘。也存在部门媒体已经注意到深度挖掘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由于自身新闻素质不高,挖掘信息的专业程度不够,导致最后网络舆情挖掘不成功,可能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偏差,最后将真相掩盖。这类媒体的专业性不够,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对于网络舆情相关的研究历史并不长,还没有系统的深度挖掘理论进行指导。(2)由于媒体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媒体自身的技术资源和手段不够丰富,体现在挖掘网络舆情的来源控制上和信息传播处理上。特别是对于新媒体来说,保证舆论挖掘和新闻传递的真实性、全面性是最大的挑战。(3)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个媒体行业来说,在进行网络舆论挖掘的过程中没有全面的角度,往往停留在表面,反倒被观众和网民的需求牵着走,没有形成专业的挖掘视角和眼光[2]。 2基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意义 2.1发展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意义 2.1.1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网民对于大众言论和网络信息是保持的中立态度,发表的言论多处于灰色地带。但是还是有许多网民正在追求真相,他们对网络舆论的要求更全面更有力。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个人和职业的差异性,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表象化的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人的需求,这就需要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作出调整和创新,引入更多原因性的全方位的报道,保证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和全面化。2.1.2保证网络舆情的真实性,控制网络舆情的走向我们作为新一代网民,其实已经切身感受到当前大多数网络舆情都被有心之人利用,呈现出不真实、物质化的特点。而基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研究就是要改变这些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带来的网络舆情。敦促各个媒体单位开展有深度的报道,承担起引导真实舆论走向的责任。从信息采集到舆论分析到最终报道,都要做到挖掘真实性和全面性,避免个人或单位为了吸引眼球,贪图市场利益,而枉顾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鼓励网民和媒体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减少庸俗、肤浅的播报内容以及个人言论出现在社交平台上,还给大众一个清新安全的网络社区,增强网络舆情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3]。 2.2影响和控制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具有传播快的特点,网络信息又多而杂。利用网络形成讨论,由于某个观点的牵引,最终形成一致的舆论导向。主流的积极的舆论导向自然是帮助社会建设和进步。而消极的舆论导向将会对网络社区和现实社会都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什么要强调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其实就是控制网络舆情发展的一个结果。从保证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专业性和多元化来把握住真正的社情民意,增强积极言论的活跃性,较少消极言论的尖锐性,引导舆论走向的真相,避免盲目错误的个人立场代替了全民立场的现象。总之,基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开展研究有利于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意义,减小网络舆情的消极作用[4]。 3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未来的发展 3.1提高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公民 正如前文提到,由于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网络公民的素质问题导致网络舆情的深度挖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保证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未来,第一步是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媒体队伍建设。只有专业的人才储备和正确的新闻报道理念指导,才能够推动新闻报道新模式朝向合理化、规范化发展。首先,根据目前媒体人才储备的现实状况,通过讲座、培训、进修来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其中要有针对性,特别要强调媒体创业人员的信息挖掘能力和舆论判断能力。对于大型的媒体企业和单位来说,更要保证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涵养,以建立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此方式来减少媒体人由于没有专业的网络舆情深度挖掘能力而导致的报道失误,舆论引导偏离真实性的方向。同时,要建立起数据分析和舆论判断的媒体人才,能够有效采集信息,做出原因性关联性挖掘。其次,除了专业网络舆情挖掘媒体人以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跟帖、各类论坛、微信、微博的出现,网民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是正是由于表达的自由性和隐蔽性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偏差和隐秘,而我国网民还未形成较高的网络参与素质。所以政府和网络单位还要多加宣传和引导全体网民。通过视频和标语等形式来提高网民判断是非,衡量舆论的能力,提高网络对于网络舆情走向和信息全面化的要求,以此来促进更多专业的媒体开展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渴望有深度的报道,促进真实信息的挖掘,传播积极的舆论。同时促进全体网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因为追求私人利益而盲目追随错误舆论走向或者有意引导舆论发展。 3.2注重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专业手段,增加舆论关联、原因的挖掘 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专业手段主要是从媒体人的专业挖掘能力和挖掘舆论信息的视角来看,当前的网络舆情多停留在表象性阶段。大多数媒体在做网络舆情挖掘和调查时采取的是一种片面化的观点,只顾及观众需求和现实利益,仅仅关注舆情产生阶段。其实对于网络舆情在事件发生的原因、区域、性质等相关范围的挖掘也是很有必要的。媒体和相关部门在开展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时,要树立好自己的专业意识,从网络舆情的受众群体、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多个角度进行挖掘。尽可能地展现网络舆情出现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保证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和全方位性。 3.3利用好大数据和现代技术手段,控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网络舆情深度挖掘不仅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还需要技术和软件的支撑。网络部门和媒体行业要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舆情挖掘模式和理念,借鉴合适的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专业手段。同时,网络部门和媒体行业从业人员还要重视言论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从舆论深度挖掘信息的来源和分析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在收到各类言论和网络信息时,需要建立起信息收集的系统,引入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证信息和言论来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避免不实报道和恶性言论的引入。做到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后,利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回顾相关过往历史新闻,分析传播信息者的诚信问题。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于言论和信息作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从而保证挖掘到的信息是真实的。此外,在大数据和专业设备和技术的辅助下,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再分析、再挖掘。从二次挖掘中找到各加丰富的原因,完整地展示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 3.4整合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加强对深度挖掘的监管 挖掘网络舆情的各种模式探讨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促进网络舆情传播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因此,整合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加强对深度挖掘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首先要建立起媒体挖掘网络舆情的标准,应该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网络舆情传播的社交平台,还是相关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动向,都应该形成一个规范的机制。在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下,流畅、高效的机制发挥媒体和网络传播有益信息的能力,促进网络舆情的正向发展。具体来说,(1)要整合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和播放平台,通过正式的媒体博主、权威的主流媒体进行对于舆论走向的评论,限制不实的报道和言论。比如: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网络舆情挖掘就可以由省级主流媒体跟进研究,由新闻电视平台进行播放。(2)为各种言论的发布和播放提供一个具有安全保障的体系,这需要建立起专业的审核评估后台,由专业的团队来实践这一环节。政府应该在此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对于网络舆情挖掘和评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跟踪,确保舆论挖掘过程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3)建立专业的深度挖掘复合型人才,由他们形成一个专家小组,定期对其进行管理、培训。让该小组进行重大社会舆论问题的调查和挖掘,保证为大众还原一个网络舆情事实。(4)对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模式和实践开展过程的监管,通过技术保障、预警系统的建立来确保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有效性和网络舆情传播的真实性,避免不负责任的言论、偏激和非理性的舆论在挖掘过程中再次出现,从而影响大众言论的走向。针对网络舆情挖掘模式和过程中的监管最好是确定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去做好信息深度鉴定、价值观判断、真实性考察等内容。通过建立健全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综合模式相匹配的评估监督制度,应用专业的监管团队在分析过程中做好审查工作,促进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稳定性和专业化[5-6]。 4结语 一方面是网络舆情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网络舆情挖掘和传播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基于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的分析和探讨。网络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需要我们关注其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总之,笔者认为探讨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发展的未来,一是要从全面的挖掘视角展开分析;二是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公民;三是要利用现代技术,注重网络舆情深度挖掘的专业手段,控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四是整合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加强对深度挖掘的监管。当然,笔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和相关研究得出几点建议,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网络舆情深度挖掘模式及其应用还需要更多媒体人和学者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