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上热点话题丰富,舆情热度高位运行,网络态势总体平稳向好,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充沛,但网络舆情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对2018年1月1日至12月15日的600个全国网络舆情热点初步统计显示,中美经贸摩擦,全国两会,问题疫苗事件,范冰冰偷逃税事件,个税改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幼儿园虐童事件连续曝光,高铁霸座、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霸凌行为,为舆情热度排名前十位的热点事件(话题)。 一、从网络治理看,网络平台责任及属性成为管理重点,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2018年,一系列“惩治并举”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标志着互联网治理进一步深入,互联网言行边界更加明晰。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重点,从敏感议题、重点网民转向网络平台,法律法规特别强调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力破除了一些平台方的护身符——“避风港原则”。 全国部署“净网2018”“护苗2018”互联网犯罪治理行动,舆论称这是“治理网络乱象的一剂猛药”。4月,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10月,针对自媒体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被依法依规处置,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生态持续趋好。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引发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境外媒体评价乌镇峰会已成中国与世界对话重要窗口,对我国治网理念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此外,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公布《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法律法规,获评“正当其时”,充分体现系统治网理念,各大网络平台纷纷表态将严格遵守。 二、从话题类型看,网络热点舆情更多地围绕与普通人利益攸关的民生、生命健康等展开 与前些年舆情聚焦于困难群体的生存问题以及体制机制议题不同,2018年舆情更多表现为城市居民对民生和安全的关切。民生与公共安全领域的问题占据前20件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的一半。医疗、教育、社会公共安全等“老话题”在“新热点”助推下屡屡凸显,几经舆论洗礼却仍能激起热烈反响,不仅充分体现了民生、生命健康话题燃点低、爆点多的特点,也表明社会各阶层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诉求日益强烈,但相应领域的社会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还有所欠缺。 如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引起广泛不安,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作出批示。舆论普遍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12月23日,疫苗管理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立法。草案坚持疫苗的战略性和公益性,强化全链条监管,突出体现了对疫苗管理的特殊要求,彰显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质量疫苗安全底线的决心。 三、从地理空间看,西部地区网络舆情事件(话题)呈现出走高趋势,舆情热度板块出现“下沉”的特征 就全国范围而言,西部地区的舆情热度出现增多趋势。2018年,兰州、西安等地热点舆情频发。甘肃省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偷工减料问题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甘肃省委、省政府多次发声回应关切,并连续召开多个会议,要求严肃问责,并对折达公路突出问题调查处理和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舆情减缓。西安某房地产项目关系名单曝光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之后,西安市长安区就此事迅速发布调查处理通报,并暂停受理该公司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责令其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查整顿。 从行政层级看,舆情加速“下沉”到区县级,并更多地聚焦于身边琐细的生活诉求。20件热点舆情事件(话题)中,“幼儿园虐童事件”“高铁霸座、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霸凌行为话题”等均来源于群众生活,网民“代入感”和移情作用强烈,呈现小热点、大舆情的特征。 四、从社会阶层看,舆情热点进一步向城市中等收入群体转移、“舆情进城”的特征更加显著 2018年舆情更多表现为城市居民的关切,担心财产缩水、消费上涨,被“割韭菜”,具有明显的中等收入群体舆情特征。如各地陆续出台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个税改革、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房地产税等话题,均引发海量关注。如何进一步通过各项公共政策,多方面改善民生,释放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稳定社会预期,成为要面对的课题。 从舆论引导及社会治理角度看,中等收入群体更多关注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公平、社会流动等事关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前景的话题,且掌握网上部分话语权,热衷利用网络发声。此类舆情涉及面广、关注者众,易引发群体的焦虑、不安全感心态。此外,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模式较为成型,对他们进行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还应进一步提高。 五、从行业领域看,传统产业转型舆情未“退场”,涉新经济业态舆情“登台” 2018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及个税等政策调整,涉传统经济舆情多发。楼市、汇市、民营经济等讨论不断纵深发展。企业税负、地区营商环境、房地产税等话题均引发广泛关注。 2018年,中央多次就重大经济问题发表意见。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郑重表示,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同时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舆论认为,这是对民间呼声的有力回应,令民营企业备受鼓舞。 与此同时,网络购物、互联网金融、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领域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产生了新应用发展边界、规则底线不明、互联网监管滞后于新应用发展等问题。“互联网新应用监管”“互联网金融诈骗”等涉新经济业态相关舆情多发,如“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后,相关网约车平台审核注册把关不严、同路不同价、维权难等漏洞相继暴露。舆论普遍认为,新经济在追求快速增长和天价估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公共利益。 六、从传播媒介看,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但也带来复杂信息管理问题 短视频与网络音频爆炸式增长是网络传播平台重大变化。截至目前,国内有100多个短视频独立客户端,月活跃用户达4.61亿,网民渗透率达42.1%。排名前四的短视频平台中,快手月活用户数超2.3亿,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的月活用户数量在1亿以上。多个部门及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让短视频在政务公开、宣传引导、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中作用不断加强。 舆情传播看,由于短视频发布门槛较低,契合当下网民移动化、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模式,加上短视频比文字、图片更具“真实感”,因此易增强网民信任感与参与感、推动舆情快速发酵及广泛传播,如“8·27”昆山持刀砍人案、高铁乘客“霸座”等。而一些短视频内容失范、虚假信息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加大了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信息的管理难度。 七、从场域外延看,涉外交与国际政经、国际旅游的话题也有相当高的舆论热度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涉外舆情关注度迅速提高。一方面,境外对中国越来越重视,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另一方面,境内外舆论相互叠加、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的价值观和日常认知。如“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年度舆论声量最高的热点事件,其在各渠道的传播量都遥遥领先。 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涉外舆情将不断增多,风险整体呈现出复杂性、敏感性和不确定性,观念和文化冲突在政治、经济摩擦中凸显。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国心态,凝聚社会各阶层共识,振奋民族精神,成为舆论工作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