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8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建立政务舆情回应问责制度,对重大政务舆情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 要点1 重大政务舆情回应不当将追责 为了做好舆情回应,特别是社会重大关切事项,《要点》首次提出建立问责制度,对重大政务舆情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 “当前重大政务舆情回应存在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引发社会风波,给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这次《要点》提出要建立问责制度,就是倒逼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舆情意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工作要点》起草组成员之一、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开办副调研员许福成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要点》提出,增强舆情风险防控意识,密切监测收集苗头性舆情,做到及时预警、科学研判、妥善处置、有效回应,防止舆情回应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此外,文件还要求对回应效果进行评估。 要点2 涉个人隐私政府信息公开时将“脱敏” 记者注意到,《要点》列出的16项重点任务不少围绕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去年,安徽合肥、铜陵,江西景德镇、宜春等地曝出基层政务网站在公示中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个人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可以随意下载,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文件规定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选择恰当的公开方式和范围。 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失信的问题,文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前要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特别要做好公开内容表述、公开时机、公开方式的研判,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 要点3 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清单将公开 为了让企业和公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眼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公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仍存,还有不少地方和部门尚未推行网上办事。 对此,《要点》提出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要求公开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加快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和中国政府网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国漫游”。 近年来,网上办事推行的同时,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实体政务大厅以方便企业和百姓办事,但工作人员却屡屡被曝“不务正业”。此前,吉林、甘肃、湖南、安徽、云南、江西等多地县级政府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炒股、看网络视频、玩游戏甚至嗑瓜子,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不满。 对此,文件提出建立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加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要点4 年底前清理整合政务热线电话 《要点》对政府网站、”两微一端“、政务热线等各类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管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府网站用户信息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文件还提出,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日常监管和维护,对维护能力差、关注用户少的可关停整合。按照“谁开设、谁管理”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 政务热线缺乏统一管理、号码过多、接通率低的现状也有望改变。文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进行全面清理,加快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年底前将清理整合情况报上一级政府办公厅(室)备案。 除紧急类热线和因专业性强、集成度高、咨询服务量大确需保留的热线外,其他的原则上要整合到统一的热线平台,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做到“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