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是总和,不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

对于点评看到一条差评、百度搜到一条负面,就敢断言“舆情”的,我只能说:英雄,好胆量!

舆情,就是舆论情况,是大部分人关于某一个事件、现象或者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的总和。

注意,是总和,是几百几千几万条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

2、 完整的舆情系统有四个步骤:抓取-甄别-分析-决策

抓取,就是要靠技术手段,尽可能多得收集到与关键字相关的信息。

甄别,就是人工干预,对于抓取到的信息再次进行过滤、刷选、调整,使得总体数据更加真实反应实际情况。等AI成熟之后,这步也许可以跳过。但是,我知道目前所有的舆情系统,都还是蠢的,非得进行人工干预。

分析,依托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一般会以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提交。特殊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也有项目专报,或者临时报告。

决策,根据结果,做出决策。这是对于舆情的闭环,掌握外部的情况,当然为了尽可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

3、舆情要靠技术支撑

现在的舆情来源渠道有网页、自媒体平台、APP,又有新闻、帖子、评论等各种形式。不开系统抓取,自己搜索,必然就是2种结果:

一种,就是漏信息呗,怎么可能都给你及时搜到?

另外一种,就是无法得出全局数据,比如自己家和竞品家的舆情量对比啊,总体舆情的正面率负面率啊,热点话题集中在哪里啊等等。

个人觉得,不开系统只靠自家搜一搜,那就只能放平心态,看到哪里算哪里,猜出多少算多少。

4、舆情不是为了处理危机,而是要预防危机

我们常说,危机公关中,更重要的工作是预防危机。

舆情监测通过信息的全面收集、甄别判断,预判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比如,蔡徐坤做NBA新春大使的时候,我们说过可以通过一定的操作,让NBA舆情系统预警球迷对于这种决策的不满,从而影响决策。就算这次撤不了蔡徐坤的大使头衔,以后也会更加谨慎。

对于高危企业,还可以用需要人工辅助的“即时报”。我们以前提的要求是“发布后2小时,必须收到报告”。现在想想,也是有点变态呢。

当然舆情系统监测到了问题,怎么处理还得依靠公司的反应机制,只知道问题出现,没有处理能力也是白搭。

5、高管都爱看舆情报告

舆情监测因为强大的信息监测功能常常被大家等同于危机预防,但是舆情监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以前舆情日报推送的时间是下午6点。等7点多了去食堂吃饭,就会看到很多VP一边吃,一边刷报告。

除了处理危机,舆情还有很多好处。

比如,知道自己公司在干嘛。

小公司之间都会经常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彼此不知道对方在干嘛,就更别提大公司多如牛毛的部门,和集团公司、子公司、孙子公司的状况了。

舆情监测可以从整体上体现公司的情况,每一个阶段的重心,每一个子公司的动态。在大型公司,每天的舆情报告是各高层掌握公司状态的核心资料。

比如,知道对手在干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该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竞品公司。对方最近的动态方向、最近主打的产品、拼命传播了什么话题?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弱,做过哪些调整?调整效果如何?

知道对手在干嘛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整个行业的趋势和未来的走向,竞品做的好的地方要学习,做砸了的地方要规避,某种程度上来说,竞品是做好的战友,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借鉴。

比如,掌握行业在干嘛。

行业动态包含了行业内企业的动态,也包含了政府对行业的态度。不了解同行和整体行业的动态很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掉队,不了解政府对行业的态度很有可能踩到地雷,直接影响公司生死存亡。

舆情报告的系统性、全面性、客观性,可以让管理者高效掌握信息。

6、舆情系统价格真的还是良心的

我认为,在目前漫天要价、假的比真的多、分分钟楼就歪了的舆论环境下,舆情系统的价格真的还是良心的。

30个搜索关键字以内的基础版本,2万块不到。这点钱,都不够投放一个不刷数据的自媒体的。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