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容易酿成舆情风险,进而影响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当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舆情管控团队不完善,加之境外敌对势力的操控等,影响了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为有效预防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酵,亟待构建舆情分级预警保障机制,打造舆情管控行政管理团队,推进网络舆情网格化管理。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舆情管控 预警机制 危机应对 【中图分类号】D035.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理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网络群体性事件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表达某种利益关切的集体行动。妥善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有效管控和疏导网络舆情,并建立起科学的舆情管控机制,对维护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偶然性、广泛性和指向性特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发生的偶然性、传播的广泛性和问题的指向性等特点,这些特征影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走向和发展,分析研究这些特性,可有助于妥善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 一是事件发生的偶然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一般具有偶发性,起因大多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学界将其称为“诱因事件”。诱因事件具有不可预测和难以监测的特征,在事件发生后通常会在网络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短期内形成巨大舆情风险和社会舆论压力。诱因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够有效平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旦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就容易导致持续发酵。 二是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一般可划分为虚拟与现实并存、由现实诱发或变异两种。这两种类型都是以网络信息传播散布的广泛性作为基础,从而将现实问题在虚拟世界影响扩大化、持续化,而部分事件变异为对现实社会的再作用。虚拟与现实并存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易造成现实与虚拟世界情绪相互传染,增加了舆情管控的难度。而现实诱发或变异型则主要表现为对现实问题曝光后网络持续的热议特征,部分事件甚至会变异为“人肉搜索”、聚集抗议等社会表达。 三是问题矛头的指向性。在网络世界,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不同的人群均可以针对同一话题进行沟通交流。再加上虚拟世界个人身份的模糊化,现实生活的社会道德约束随之降低。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各级政府作为治理主体通常会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指向。在多元互动的网络平台,个体的思想观念极易被一个群体的观念影响。当群体公众利益受到侵害,产生的网络舆情将会使事态发展趋向偏激。此外,个别网络公民为了增加关注度,博取眼球,刻意制造热度,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化、偏激化,政府指向愈加明显。 制度不健全、监控人才缺乏和境外势力干涉,制约了网络舆情的治理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领域仍然面临着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团队不完善和境外敌对势力干涉等现实困境,影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理。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和参政权的重要保障。西方国家在公开程序、开放程度、公开管理条例等方面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而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对信息发布、舆情引导、政府回应、危机应对、事后反馈等各个流程的衔接与保障,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优化。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在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应以法律为准绳、公开为原则、疏导为手段,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处理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管控工作。尤其是在面对网络热议、关注度聚焦的事件时,信息公开制度是在阳光下管控舆情的最佳手段。 网络舆情管控团队不完善。做好网络舆情治理需要一支战斗力强的网络行政管理队伍,但不少单位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管控团队。这一方面源于政府部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及准备的不充分;另一方面则是对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投入的相对不足造成的。对虚拟世界的舆论疏导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与快速运转的机制,舆情管控的背后是网络舆情管控团队的缜密运作。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者应借助新媒体、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并及时吸收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管控团队的专业水平。 境外敌对势力的幕后干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牵涉范围较广,且矛头大多指向政府,给境外敌对势力借机抹黑社会主义制度,乃至干涉我国内政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平台对某个事件或某个话题挑起议论,歪曲事件真相,打着“民主” “人权”等旗号攻击我国政府。防控和治理此类事件,不仅要关注舆情的表面发展,更应当剖析背后的发生根源,打击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做到精准治理。 构建舆情管控机制,妥善处理网络群体化事件 构建网络舆情管控机制有助于党和政府预先掌握舆情动向,并进行科学管控和积极引导,从而妥善处理此类事件。为此,应从保障机制、管理团队、实施效能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构建舆情分级预警保障机制。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是舆情识别、舆情疏导、事件处理渐进式的保障工作,是事关舆情管控顶层设计的调控机制。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是将舆情危机按照事件等级精准划分、精准识别的应急机制。它跨越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效遏制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从而引导舆情健康发展。舆情分级预警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网络、网民三方共同协作,以网状构架涵盖政府治理、舆情疏导、民意测评、网络管控等多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舆情指标建设将成为分级预警保障机制的参照标准。不同级别的舆情按照不同级别的预警机制加以应对,各个系统在整体网络中各司其职、协调并进,系统性保障网络舆情治理合理有序开展。 打造舆情管控行政管理团队。在舆情监测和疏导的过程中,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效性和变化性较强,这对舆情管控行政管理团队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部门更应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网络舆情和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专门人才。在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管控过程中,因管理团队疏忽造成的矛盾激化和道德伦理困境给社会带来了一定不良影响,这主要源于我国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欠缺和人才专业度不足。按照既定的法律或者规章以正确的方式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避免陷入矛盾激化和伦理道德困境,需要一支专业的行政管理团队进行保障。 推进网络舆情管控网格化管理。舆情管控需要有效的数据评估作为支撑,数据可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多种技术手段辅助加以监测获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管控的难点在于其广泛性、突发性和匿名性,传统的数据评估并不能有效反映舆情的准确状况。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舆情管控和预警机制的构建具有精确的指导意义。政府应在乡镇、街道、社区建立管控体系,将网络舆情管控下到基层,真正做到精准疏导、精准治理。此外,企业、社团等各类社会组织也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预警机制,并不断推进其发挥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湖州市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