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如今,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社会关切的最新最大的平台,史无前例的大范围网络舆情日渐形成。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平昌县探索创新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总结出“四个着力”的有效做法。 坦诚面对网络舆情,在舆论疏导上着力。如今,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点越发显现,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如果还采取 “屏蔽”“删帖”“撤帖”等强制手段,往往容易激化矛盾、升级事态,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一要真诚面对舆情,以开放的胸襟、开明的姿态面对媒体和公众,摒弃“鸵鸟心态”,及时、准确公开事件原因、经过及结果;二要主动设置议题,紧扣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发布正面帖文,用正能量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三要真情实意沟通。面对网友质疑和群众误解,不批评、不指责,既要换位思考,也要推心置腹,既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下好引导“先手棋”,就能切实把住网络舆论“方向盘”,有效避免舆情向负面方向转化。 精准研判群众诉求,在办理实效上着力。舆情在网上,问题在线下。对待网络舆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帖文,精准把握网民的质疑和建议,紧紧扭住线下问题解决这一关键。一要完善组织机构,一般舆情和较大舆情由责任单位组建专班,县上成立重大舆情应对和依法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等单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担任。发生重大舆情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二要及时核查实情,一旦发生舆情,要第一时间组织专班核查事情真相,全面把准实情。三要妥善解决问题,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承诺办结时限,不能办理的要做好解疑释惑、情绪疏导工作。线下把问题解决好,才是舆情平息的关键。 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在信息发布上着力。尊重人民群众知情权,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准确公开事实真相,主动回应舆论关切,不隐瞒和掩盖事实真相,不回避和推诿信息发布责任,避免因延迟发布、选择性发布、错误发布信息引发公众猜疑与分歧,产生次生舆情。一要及时公开。对环境污染、精准扶贫、干部作风、城市建管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涉舆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把网络舆情解决在萌芽状态。二要准确公开,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详报措施”原则,客观公正地还原事件,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点。如果是谣言,就一定要及时予以辟谣。如果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才公开信息,而要根据处置进展“滚动”发布信息。三要依法公开,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依法依规开展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处置工作,保证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做到网络舆情应对与事件处置有机衔接、相互促进。 落实应对主体责任,在协调联动上着力。噪音污染、河道污染等网络舆情,往往涉及多个单位,有些部门往往会以不属于职能职责范围为由,不管不问、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容易导致舆情扩散发酵。一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县网信部门为主导,涉舆责任部门为主体的网络舆情导控机制,坚持“辖区负责、部门负责、党政同责”的原则,各乡镇(管委会)、县级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网络舆情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网络舆情负全面领导责任。二要强化跟踪督办,县网信部门跟踪督办一般舆情,县委书记督查室督办较大和重大舆情,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向书记督查室报送办理结果,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三要加强考核问责,县目督办将网络舆情管理作为扣分目标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凡在有关媒体上出现本辖区本单位重大负面舆情,每件次惩扣相应分值,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出现舆情责任事故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规依法予以问责。(作者系平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