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场的不断壮大发展,网络社群力量不断增强,以职业群体、利益诉求为基础的圈层化特征凸显。往往一个偶发的舆情事件,经过发酵,会形成舆论讨论焦点话题,甚至引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就此方面舆情,需要在处置时注意调和不同舆论圈层,促进大局稳定。

  舆情通报及时审慎权威,稳定社会情绪

  舆情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应进行通报,表达官方关切,在此从时度效三方面展开。及时发声,有利于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避免舆情失序性发酵;审慎发声,初期定性、描述用词应当谨慎,避免刺激性词汇,不要有明显倾向性,还应避免个别工作人员随意受访;权威发声,避免“自己查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形,必要时可以提请上级介入,或邀请第三方进行专业性调查。总之,舆情通报应当起到稳定各方面舆论情绪、彰显官方公信力的作用。

  如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中,学生家长群体与校方矛盾激化,甚至也出现了维权人士与现场警力的冲突。在官方应对方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金温江连发5次通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市两级党政部门表态介入;成都市组成联合调查组,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公布调查结果;舆情应对期间,有关方面还积极通过官微打击各类谣言传闻。以上组合拳有力地促进了事态平息,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舆情处置不偏不倚,释法明理定纷止争

  “实情决定舆情”。

  面对纠葛冲突的利益群体诉求,尤其需要有关部门在加强协调、公正处置的基础上,妥善做好释法明理工作,既是给事件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结果,也是给社会舆论一个满意的结论,避免舆情长尾和舆论纷争,从而维护社会公信。

  上海松江警察绊摔抱儿童妇女事件发生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当地公安官方微博迅速发声证实了该事件,并在次日通报了对涉事民警朱某作出行政记大过处分、对涉事女子张某作出警告的处罚决定。主流舆论解读认为,执法民警难辞其咎,孩子也不应成为挡箭牌;一方面要严格追究警察过激执法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对蔑视警察执法权威的行为予以谴责。这是公安执法争议的典型舆情,在发酵初期引起不同圈层自媒体之间的对立情绪。而经过公安机关的公正处置和主流媒体的析事明理,各类自媒体账号逐步凝聚了“一方面反思警务工作,另一方面也给予警察工作更多支持”的共识。

  多方面提振舆论正能量,实现与民意的同频共振

  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往往出现交叉、重叠甚至冲突,舆论也容易给热点事件当事人打上“警察”“官员”“医生”“教师”等强势标签,进而引发不必要的“站队”、脸谱式演绎甚至职业“比惨”。在此方面,应当充分调动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专业化自媒体等各方面力量,促进广泛的社会共识

  在政务新媒体方面,主要是发布权威信息,打击各种揣测谣言;在主流媒体方面,主要是发挥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作用,激浊扬清;在专业化自媒体方面,主要是发挥专业长处,体现社会责任,调合各方心理。总之,凝聚社会各方面正能量,以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共识,实现与民意的同频共振。

  比如,从山东聊城于欢案,到“天津大妈摆射击摊被判刑案”等数个“仿真枪”案件,再到陆勇代购仿制药案重回舆论视野,近些年来“法理情”类涉法涉诉案件高发。司法机关积极开展司法公开,主流媒体及专业化自媒体深入报道分析,社会各界高度凝聚“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的共识,将一个个案例打造成为一堂堂法治公开课。(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于施洋)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