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主责部门怎么干 从主责部门的应对表现里,我们可以判断出遇到舆情时应具有的反应速度、应对态度和引导能力。想要抓准主责部门的应对表现,可以从下面八个层面来看。 一、看应对层级,要看出面的是事件的权属部门还是上级部门,亦或是政府部门。通常来说,如果有两个或以上官方账号为同一事件发声,足以说明事件的复杂性。 二、看应对渠道,要看应对者是选择自身政务新媒体平台,还是网站等相对传统的渠道,亦或通过媒体来发声。 三、看应对时机,也就是事件发生到官方发声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具体发声的时段是在常规工作时间还是特殊时间点(半夜、凌晨,以及是否整点等)。 四、看发布后是否开放评论。 五、看其账号的其他内容下发布内容的数据与此条发布数据的差异,这是判断引导效果的直观方式。 六、看该发布被主流媒体及本地大V的转发和引用情况。 七、看发布中是否有异常行为,比如重新编辑内容,发布后删除重发等。 八、看发布内容的方式,是否配合说明性图片或是视频。 02 看有没有后续报道 有没有续报是判断舆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准。通常来说,只发布一则通报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比较简单。而复杂的问题就需要通过续报来对事件的结果进行公示,或者对公众的质疑进行回应。 03 善用比较分析法 不同事件不同阶段的舆情应对需要不同方法也会有不同结果,因此情形相似的事例更具有可比性,最能够体现舆情应对的高下。 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具有关联性的事件,放在同一标准下相互参照,对不同地区部门的处置方式,和不同时期的同类事件进行横纵比较,找到异同之处。 04 把准公众情绪脉搏 网络舆情归根结底是广大网民对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因此需要准确掌握网络舆情中公众所传达的情感倾向,把控其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单位形象的影响力。 05 剖析舆情关键词 数据是分析的基础。可以将舆情事件所涉及的报道、通报和评论摘录出来形成文本,然后把这些文本转化成能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的舆情数据,找到呈现最多的关键词,形成舆情数据库,而后才能进一步对用户舆情数据进行完整系统的处理分析,从无关冗余的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每篇文章的关键词不仅要关注出现的频率,还要关注出现的位置,以及相应的权重。 比如出现在标题上和出现在正文中的权重不同,主流媒体使用的和网民评论中出现的,自然也代表着不同的力度。 听起来有些复杂,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通过政新科技等政务新媒体专业服务机构,只要提出需求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