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已成为当今舆情表达最汹涌的场所,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它是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正作为急剧膨胀的思想阵地,成为高职学生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空间。建设和发挥网络阵地的正面作用、做好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5ce2173a37773.png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网络舆情主体的相似性和隐匿性。与其他网络舆情主体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同质性很强的社会群体。他们多为“90后”,性格特点独特,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思想容易波动,文化基础薄弱。在社会存在一些盲目追求高学历倾向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没有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压力增大,网络便成为他们情绪和压力宣泄的渠道,他们喜欢通过微博、QQ签名、微信、社区论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互联网以其便捷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受到他们的青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渠道畅所欲言。“合法姓名、有效住址、可追踪的假名、不可追踪的假名、行为方式、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信仰、职业等)以及身份识别物”。在网络世界里,这些都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隐匿。

5ce217621b033.png

    第二,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大学生议论最多的时政话题是腐败现象、收入大学生就业等;有情感交流:情感话题是校园中最热门的、最永恒的话题;有学习交流:通过学习论坛发表交流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资料等。大学生在网络世界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既有积极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又有消极偏激性的造谣惑众、谩骂攻击和“网络暴力”。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多变性表现为,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的千差万别和具体利益的各不相同,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和报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版本。

5ce217a55bbae.jpg


      第三,网络舆情环境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互联网是开放的,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有了发表言论的最大自由。例如,曾经有一份“厦门大学食堂菜单”在微博上急速蹿红,这条微博发布仅一天,转发量已经达到2000多条,评论500多条。同时,大学生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社会群体,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学习目标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他们彼此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社会事件的评判,极易受到校园网络舆情中他人观点的影响,从而使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交互性。 

  第四,网络舆情影响的广泛性和难控性。高职学校网络舆情影响的范围广泛,大学生网民众多,微小的舆情可能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他们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激发情感,诱发行动,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高职学校网络舆情也具有难控性。大学生网民拥有平等自由地表达意见的权利,他们各有主张,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网络舆情存在的网络空间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加之,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易产生偏激的观点。


转自互联网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