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案件引发网络社会矛盾,公安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舆情?

    2019年5月24日,南昌市红谷滩,一场恐怖的杀人案突然发生。一段现场监控录像很快在网上大肆传播,内容为三位女性在人行道上并排行走时,一名男性突然从背后用刀袭击其中一名女性,直至将其刺倒在地。被刺女性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该监控录像场面之暴力立刻引爆了全网舆论——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才让该男性下如此毒手?在这起案件中,公安机关又是如何引导、应对汹涌的网络舆情的?


    事发后,当地南昌公安第一时间发布了警情通报,指出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和案件进行侦查。


    由于该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加之当今网络上男女差别对立的舆情态势日趋严峻,这起案件蕴含的多方矛盾,其影响已经扩散至整个社会。该事件成为了包括乡村恶习、男女歧视、精神疾病、死刑等等社会矛盾一次总体性大爆发的导火索,相关次生舆情迅速传遍全网,对犯罪者动机的臆测,对相关背景的妄言与杜撰,以及失真添油加醋的消息一时间火遍天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条信息指出凶手是因为“脑子有精神病”“找不到老婆”“想拖一个漂亮女人做鬼夫妻”“仇女”才去杀人。随着案件细节的进一步披露,各类毫无证据的信息被媒体肆意传播,用词也偏向扭曲,诸如“美女律师”“鬼夫妻”等带有严重炒作性质的关键词,更加挑起了汹涌的民意。加之网络群体对弱势的共情效应,凶手与被害者的“夸大”对立形象已经被确立,而且公安机关对相关舆情缺乏有效引导,最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社会一时极度混乱。


    截至2019年9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8.54亿,网络群体的声音已经能够轻易掀起滔天巨浪。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中国全媒体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我国的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发生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都处于进程中,期间各类犹如贫富差距、腐败、不公等现象引起的社会矛盾,都在为突发事件埋下隐患。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目前的社会环境与媒体环境都使得舆情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这迫切要求公安机关创新舆情管理机制以应对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舆情趋势。

当案件引发网络社会矛盾,公安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舆情?

    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在侦查过程中难以及时更新案件调查进展,使网民陷入“真相空窗期”


    根据近年的一项网络舆情统计报告,公安机关的负面舆情比例占全网最高,达到94.5%。由于公安机关舆情大部分牵涉违法犯罪情节,经常包括暴力、血腥等性质恶劣的内容,这些争议较大的信息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更可能激起网络社会的关注,为舆情的爆发埋下隐患。该次红谷滩杀人事件,就仅靠一条无来由“爆料”,获得了百万千万的流量,养活了无数吃“人血馒头”的自媒体,也从侧面证明网民对于该类带有暴力、犯罪性质的舆情的极大关注。但许多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公布案件的进展,及时辟谣,将网民置于真相空窗期的同时也没有对相关恶性舆情进行引导,最终导致失序事态。


    因此,公安部门在对待舆情时,要明确对舆情的及时监测、研究、判断是舆情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公安机关应当端正态度,避免用沉默、压制、删帖的方式应对舆情,要考虑到侦查进程对案件能够公开的情报及时发布更新,并培养一支舆情管理队伍对事件相关的谣言类恶性舆情进行辟谣、引导。尤其是面对涉及违法犯罪暴力的敏感舆情,应坚持实事求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进行监测和研究。舆情危机并非空穴来风,应当采用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发生的苗头进行全网监测,研究判断舆情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方向。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应当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应对,主动出击用事实说话,树立发言威信,防止舆情向无关的方向恶化。不能一味打压、删帖,这只会给群众造成恶劣的印象。


    二、缺乏与社会各界部门的合作,主体与宣传单一


    许多公安机关外部缺乏与社会各界组织机构集体形成有机结合关系,内部的舆情部门分工也欠整合性。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对参与引导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处置手段也较为落后,导致许多依靠涉事方本身或公安机关的“一己之力”引导相关舆情。仅靠单个集体处理负面舆情存在很多隐患。


    公安机关需要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构建起一套成熟的舆情管理机制,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公安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信息烟囱”现象,公安部门与社会各界组织机构也欠缺联动与沟通。应该加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力度,使得多部门能够联合分工处理网络舆情,设立舆情应对部门统筹公安机关总体舆情工作,明确分工,规范舆情处理的程序,从发现舆情到制定舆情应对措施都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专业的舆情监测技术与舆情管理机制相结合,能够促进舆情工作的展开,使公安第一时间察觉社会上各类事件的苗头,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取证,确保舆情应对及时。


    三、缺乏科学的舆情监测体系与专业的舆情应对方案。


    当前网络舆情具有非理性、广泛性与迷惑性,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通过互联网上传后便可以在庞大的用户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并成为社会热点。介于网络平台的性质,这些信息无论真假,都会对社会恶劣造成影响。该事件中,无来由的谣言成为了引爆社会舆情矛盾的导火索。根据软件网络研究报告,一般负面网络舆情从发布到发酵平均只需要2小时,4小时就能成为社会热点,半天后则会全网皆知。要想在如此广泛迅速的互联网中掌握舆情态势,必须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监测体系,采用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对全网络进行实时舆情监测。目前公安机关很少具有公关意识,缺乏对自动舆情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而人力是无法覆盖复杂多样的全网络的。


    公安机关应提前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种舆情危机并准备舆情应对预案措施。一旦遇到舆情危机,立刻同步开展案件处置和危机应对工作。万事需治本,公安机关必须在解决事件本身的同时联动舆情工作,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对社会公布新的进展以防止谣言、误解的扩散,避免信息不对等。而且,公安机关必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把握住舆情的导向。这一切都需要坚实的舆情监测系统作为支撑。


当案件引发网络社会矛盾,公安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为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发现社会热点案件舆情资讯,并自动判断情感正负,整理成详尽研究报告呈现给公安厅,为公安厅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制止案件谣言以及准备权威信息的发布等提供了黄金时间与数据支撑。同时,民生是第一要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全球领先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公安厅及时发掘各大小社交媒体平台的民生疑难,完善民诉通道的传达效率,使得民众诉求信息的获取速度快、精度准、深度狠,为公安厅实行针对性的提高关注量的宣传措施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持,极大提高舆情工作效率。


【原标题】当案件引发网络社会矛盾,公安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舆情?—来源:楚秀网—编辑:刘顺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